“不服老”的电影皇帝-艺术家赵丹书画的收藏之趣
赵丹先生原名赵凤翱,青年时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攻读绘画,本该沿着画家的道路继续前行,却因一次艺术理念上的较量,毅然转身。
赵丹先生原名赵凤翱,青年时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攻读绘画,本该沿着画家的道路继续前行,却因一次艺术理念上的较量,毅然转身。
剧本源于上影厂编辑发现的叶元创作的《鸦片战争》,北影厂转交的吕宕的《林则徐》剧本也参与其中。两者各有优劣,经协商,以吕宕剧本为基础,由他与叶元共同创作,后吕宕因“右派”问题,影片公映时片头只有叶元名字,1978年底他获平反后,名字才重新出现在电影拷贝上。
编剧张慧剑的祖父以医术著名,他本人少年时也学过中医,对李时珍研究颇深。1953年,有感于国内对李时珍推介不足,他决心填补空白,完成了李时珍的传记文学在报纸上连载,后受夏衍邀请编写电影剧本。张慧剑为此专门请教了陈鲤庭和桑弧,剧本前后修改达六稿。
历史将通过光影重回家喻户晓的鸦片战争,以林则徐禁烟为主线,重点呈现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那段充满悲怆与抗争的历史。
影片创作源于袁牧之等主创对贫困市民的观察。他们常聚在圣母院路小酒馆,见到卖苦力者、歌女、妓女等下层人物,出于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这些人的同情,产生了创作欲望。袁牧之执笔成稿后,大家再议论、补充、修改,最终完成剧本。
1948年冬,赵丹因参加进步活动遭国民党特务跟踪,为躲避盯梢搬至平民区。在此期间,他接触到各种底层人物,其中一位类似“保甲长”的邻居,成为其后来塑造“小广播”角色的形象来源之一。当时,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,物价飞涨,民不聊生。黄宗英提议拍摄一部电影记录国统区黎明
1957年,一部电影《海魂》轰动全国,主要讲述了国民党海军某舰艇官兵起义的故事。这部片子在当时可谓大牌云集,崔嵬、赵丹、王丹凤、刘琼、康泰、牛犇、陈述、高博等著名演员的出演,让这部电影堪称那个时期的经典,也是中国电影史上脍炙人口的佳作,放到现在也是妥妥地大片。
“阿丹,你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?”1979年的某天,张瑞芳望着窗边沉默的赵丹,突然抛出这个问题。赵丹的手指微微颤抖,烟灰落在深棕色的中山装上,留下一个灰白的圆点。这位塑造过林则徐、李时珍等经典角色的表演艺术家,此刻喉咙里滚动着半生未竟的执念:“没能让恩来同志
最近,著名节目主持人潘奕林为影迷提供了一组秦怡老师珍贵老照片。其中,多为1962年赵丹、司徒、凌子风、秦怡等组成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日本时拍摄。
突然想起,小时候看过电影《李时珍》,在操场看的露天电影,是演员 赵丹 饰演的主角。